【必备】小班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说课稿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说课的题目是:《小手真干净》。下面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来开展我说课的内容:
一 .说内容:
《小手真干净》是小班中的活动内容。
1、《指南》教育目标:“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
2、幼儿上幼儿园后要适应集体生活,需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本次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幼儿学习基本的自理能力,所以我选择洗手这一内容。
二. 说活动目标:
1.要让幼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首先要让幼儿理解洗手的重要性。
2.小班幼儿洗手的方法往往不正确,不能达到卫生的要求,所以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3.为了完成上诉教育目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3.教会幼儿洗手歌。
三.说教学重点. 难点:
《小手真干净》是培养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卫生好习惯。在上幼儿园前大部分幼儿都是在成人帮助下洗手的,因此重点是幼儿洗手环节的练习。难点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以下洗手的必需品:
脸盆,水,肥皂,毛巾。
五. 说教法。学法:
《指南》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次活动中我采用:1..操作法: 2.示范讲解法:通过老师示范讲解,引起幼儿的兴趣,操作法是幼儿喜欢的方式,通过操作,掌握内容。: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采用.多通道参与法、观察法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三大环节:
(一)、开始部分
1、拍手活动,稳定幼儿情绪
2、教师提问,引出课题。
①教师:“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双手来,如果小手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小手脏了应该去洗手)
②.教师:“谁能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洗手?”(请个别幼儿讲讲,也可以让幼儿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教师小结,适时的给幼儿鼓励。
(二)、基本部分
教师教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1.老师讲解洗手步骤,边示范边讲解。
湿手——擦肥皂——搓手——冲洗干净——毛巾擦干
(1)用水把手打湿了。
(2)手心手背都要搓肥皂,并要搓到有泡沫。
(3)清水冲洗干净。
(4)用毛巾吧水擦干。
(洗手是技能的培养,教师需要做正确的示范。)
洗手歌(儿歌) 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 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冲冲手; 关龙头,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 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 (儿歌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幼儿记忆洗手的步骤。)
2.幼儿在座位上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都知道了洗小手的方法了,让我们一起去将我们的小手洗干净吧!
2.将幼儿带出场,实地到水池旁洗一次手。
(1)幼儿洗手,教师指导个别幼儿,提醒幼儿不玩水,节约用水。
(2)表扬正确洗手的幼儿。(除了一般的练习,实地洗手的练习更重要,表扬是为了鼓励幼儿正确的洗手。)
(四)、活动延伸
《指南》指出;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因此,这要求;
1、在学校老师检查指导幼儿洗手。
2、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庭中督促幼儿洗手。
七、说活动特色
教育过程整合化,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强调的是健康、语言、社会、认知、艺术五大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 。纵观整个活动,始终将课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学习之中,收幼儿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得到整体、和谐、全面发展。
八、说教育理念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此言道出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本次活动培养幼儿勤洗手的好习惯,有助于孩子以后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孩子的实际出发而提出来的,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内容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同学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一、活动背景
春天是幼儿园开展“春季主题教育”的最佳时机。春天给人希望,春雨给人生机。本次活动借助春雨这一自然现象,让幼儿初步感知雨水与万物间的关系,继而感受春天万物苏醒的生机勃勃。在学习诗歌的具体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春天的美,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首诗歌分三段,结构一致,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
二、说活动目标
1、感知春天美丽的景色,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2、在看看、讲讲、做做中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3、初步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活动准备
制作了三幅图片,加了一点小小的创意,给人以新鲜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因此我给每个人准备了一个胸饰,能够帮助幼儿进入角色,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小班幼儿处于直觉形象思维,直观的东西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记忆。
2、游戏法:结合游戏,激发幼儿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动静结合。
3、情境法:创设情境,能够让幼儿较好地进入游戏。
五、说重难点
难点:通过诗歌感知春天的美。仅仅依靠诗歌内容来感知春天的美是比较难的,所以我通过运用图片、动作、谈话、游戏等来帮助幼儿去感知。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语言美。
六、说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感知小雨点——欣赏图片,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的美
——学习诗歌——游戏。
1、环节一:感知小雨点。
通过播放“下雨”时的录音,及让幼儿说说小雨点落下来的声音,来唤醒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具有亲切感。
2、环节二:欣赏图片,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的美。
通过让幼儿说小雨点会落在什么地方再出示图片欣赏,理解内容。应该说三幅美丽的画面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充分讲述表达的机会,并且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将看到的、听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借助动作、表情等等把幼儿的思维引入诗歌丰富的内涵中去,帮助幼儿把描述的口头语逐步转化为生动的书面语言,为下一个环节——幼儿学习诗歌打下基础。
1、环节三:学习诗歌。
此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动作让幼儿边念诗歌边做动作,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
记忆,而且不显得枯燥、单调。
2、环节四:游戏。
孩子最喜欢游戏了,此环节运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去巩固诗歌,可调动积
极性,让幼儿主动参与,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幼儿喜爱春天的情感,同时活跃气氛。
总之,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注重启发引导,通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操作和游戏等过程中学习诗歌,淡化教与学的界限,让幼儿学得快乐。
一、活动来源: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车辆越来越多,而马路成为了一个非常不安全的地方。斑马线作为可以让行人在预定时间内安全通过的通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幼儿这一弱势群体,他们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其灌输正确的交通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我准备在这节课上教导幼儿如何安全的过马路,树立起幼儿过马路的安全意识,帮助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养成正确的交通安全习惯。
二、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于保护自己,珍惜生命的意识是极其缺乏的。
《幼儿教育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不少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来接幼儿的话,幼儿一出幼儿园就跑开了,过马路也不肯拉着大人的手。为了让幼儿感悟到生命的珍贵,萌发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减少幼儿身心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交通安全。为此开展了系列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动。
三、重难点:
1、幼儿能了解斑马线,并理解它对安全的重要性。
2、增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3、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小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
四.活动目标:
1.认识斑马线的作用,了解斑马线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
2.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做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五、目标分析:
1.由于现在社会道路安全的不稳定,幼儿能够安全畅通的通过马路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不仅需要让幼儿理解斑马线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养成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自己和他人的良好习惯。
2.根据的准则: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六、说课流程:
1.导入:
由故事《马路上的斑马线》导入。
①.向幼儿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是如何过马路的。(是通过斑马先生把他们一个个都背过去的。)
②.提问幼儿为什么斑马先生能够把他们都背过马路而车子能够轻易的发现。
③.讲述小猴子想出把马路刷成斑马先生的花纹的样子,就能避免斑马先生每天早上的忙碌,也能让过往的车辆看清楚是否有小动物正在过马路。
2.内容:
①.向幼儿出示现实生活中马路上斑马线的图片。
②.问幼儿有没有见过斑马线、哪些地方有斑马线、他们过马路的时候是走什么地方。
③.与幼儿讨论为什么要走斑马线。斑马线有什么作用。
④.讲解斑马线的重要性,教导幼儿过斑马线时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3.延伸:
与幼儿一起做的游戏。要求幼儿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信号灯,过马路时走斑马线。
七、使用方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图片教具进行示范,引导幼儿了解斑马线。
2.讲述法:通过生动地讲述故事,来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为什么斑马先生过马路就容易被发现?)。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了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
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选取教具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三、学法指导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了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
了新知,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小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五、延伸活动:
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了几根冰糕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