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率》教学反思

时间:2025-07-12 07:55:10
《电功率》教学反思

《电功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功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功率》教学反思1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反思:

通过上节教学,学生已经知道用伏案法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方法,并且已经对伏案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方法非常熟悉,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不存在问题。但是由于本节的实验设计以及实验操作教科书中并没有给出详细的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结论,所以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过使得教师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让学生体会:目的--原理--设计电路图--实物连结--实验表格--数据分析--反思等完整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这个过程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二、应该注意的问题:

1、测量小灯泡和电功率和电阻的实验过程基本相同,但要注意实验原理区别,实验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否相同。

2、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时,最后数据处理过程中,实际功率并不相同,能不能求平均值,在教学过程中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连接电路时开关连接问题、滑动变阻器在开关闭合前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

《电功率》教学反思2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它是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成功之处:

1、在探究前理顺了实验原理、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实验器材、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的事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表格的设计后,为学生探究实验清理了障碍。

2、实验结束后对三次测量结果通过计算得到的三个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值,能否将这三次的实际功率值计算出平均数,得到小灯泡的平均电功率?学生回答是不能的,因为灯泡的发光不同。

3、通过对比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能更好的使学生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本课不足之处:

有的小组在做实验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去做;个别小组的灯泡损坏严重,浪费较多时间,以至没有得出实验数据和实验没有完成;还少小组电路连接有问题也误了较多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管理。

八年的学生群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也有较多的逆反心理,如果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不好学生的破坏力也是较大的,教学也要因人而异,以后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将不断摸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进步,令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电功率》教学反思3

一.教学理念:

从上述表格对比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我们老师教学选用的最多的却是教师讲授这种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鲜明对比,让我们反思。另外,现在的教学理念也提出“老师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上述理念,我的教学设计:由学生完成课堂教学。

二.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实验前”、“实验中”和“试验后”,根据教学内容的三个板块,把班级学生分为三大组,每组制定组长对各部分内容进行备课。

1.备课指导:备课指导环节,首先从组长开始,要求组长明确职责,然后带领全组同学集体备课。备课指导包括:让组长介绍所备内容的主要框架,然后老师在组长介绍的框架的基础上适当提出完善意见;同时,教会学生合理使用教辅资料和网络资源。在进行相关指导后,然后由备课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备课,并选出上课的学生代表,决定上课形式。学生备课结束后,老师再检查各个小组的备课情况。

2.上课技巧的指导:在上课前,老师根据学生备课的情况反馈,给学生进行适当的上课技巧的指导,如提问的技巧、时间和语速控制的技巧、教学内容完善的技巧等等。对学生进行上课技巧指导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

3.班级调查:在课前,对班级的部分同学进行了随机抽查,被抽查的同学表现都比较积极,如展示手中的教辅资料、收集到的网络资源、课堂应急方案等等。

可以说,还没有上课的时候,班级的30%同学已经基本掌握了相关的学习内容,这也是我们教学目的所在。接下来需要展示的就是“学生教学生”环节。

三.学生展示环节:

“学生展示”环节,也就是上述表格中的“学生实践和学生教别人”,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上课的学生来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等。而在学生展示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暴露上课学生在理解上的一些偏差,而这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相信通过学生展示环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透彻。同时,在学生展示环节,听课的学生也时时刻刻在关注着台上“老师”的表现,卯足了劲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理解过程,是一个再加工过程。有了这个参与,有了这个再加工,听课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示环节一:“实验前”——实验准备。

这一环节有沈安琪同学主讲,她主要介绍了实验原理、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电路的连接、实验注意事项等。在沈安琪展示过程中,该同学稍显紧张,所以语速较快。同时,正入预期的一样,在理解上也出现一些偏差,如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取上,沈安琪同学的理解就稍显肤浅。这样,就需要老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主控,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老师补充:由于我们实验中要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功率,所以电压表需要选择0~3A量程。但是,有些同学的电池使用时间较长,以至于两节干电池电压打不到2.5V,那么,我们怎样解决呢?三节干电池串联!那么,使用三节干电池串联的时候,电压表选择的量程还是0~3V吗?

学生回答:因为三节干电池串联电压为4.5V,所以需要选用0~15v量程。

老师强调:电压表量程的选择是根据电压表的作用而定的,而不是根据电池电压确定的。我们需要测量的是额定电压为2.5V的灯泡的功率,所以电压表仍然选用0~3V即可。若测量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则需要选择0~15V的量程。

这样,老师在关键的地方加以总结和强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格外深刻。

展示环节二:“实验中”——实验操作和收集数据。

本环节由两个同学合作进行。在简单介绍了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之后,学生开始进行实验。而本环节中“老师”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巡视,收集学生实验中存在的 ……此处隐藏7150个字……PZ220 15”的含义“220V 400W ”

指名回答:额定电压

220V,额定功率15W

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呢?

生答后出示投影:

额定电压是指用电器或电学仪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时正常工作的功率。

【合作探究】STS:收集下列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再出示几个常见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的值。(PPT)

三、活动15.2 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你想过吗,在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灯较暗,夜间开灯,灯较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呢?

猜想:

你认为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你的依据是什么?(请写在下方)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从铭牌上可以知道一些常见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我们能不能测量某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呢?

生:能。

师:依据什么来测?

生答后板书。P=UI(若有学生回答P=W/t,教师则追问方法,作适当引导) 师:那我们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生:小电灯两端的电压和小电灯中的电流

师:需要哪些器材?

电流表、电压表等(生答不全师作适当补充,特别是滑动变阻器)

师:同学们能不能设计出实验的电路图啊?

指名一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设计。

投影电路图。

《电功率》教学反思14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电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是在上一章学习“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实验中要求学生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这电学中的三大基本仪器,实验涉及的器材最多、操作步骤最复杂,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好本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教材安排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完成的,但这对学生来有一定的说难度,所以对于本节教学的设计上可考虑:1、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启发,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须给予必要的提示,这样学生探究问题的正确率才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才能保证实验探究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2、在教学中要注重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层层递进,不断深入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全程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让实验探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平台。3、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和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力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人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的去贯彻实施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有成功之处,也有较多的遗憾。

主要收获:

①.教学中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要求,克服了教学中的教师“大包大揽课堂”现象,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由学生得出来的。②努力实践了“民主课堂”的先进理念,每个教学环节中各教学主体都是平等的,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学相长,课堂气氛民主愉悦,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互相探讨互相学习的气氛浓厚。③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自己以后的教研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实际将大有裨益。④在探究前理顺了实验原理、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实验器材、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的事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表格的设计后,为学生探究实验清理了障碍。实验结束后,通过学生交流评估,师生互动,使学生基本弄清了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能更好的使学生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通过课后作业及与学生的谈话沟通,学生对本节知识基本掌握,事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有待改进:

①、三大仪器的连接与规范使用决定着实验能否顺利进行和实验的成败,所以对电压表和电流表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和读数要格外注意,由于教师管理实验能力欠缺的原因,有的小组在做实验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去做,个别小组的导线损坏严重,浪费较多时间,以至没有得出实验数据和实验没有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管理。②、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几组的电路连接出现问题,导致实验无法进行,由于担心无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替学生排除了电路故障,其实我可以只提出故障可能出现的位置,尽量让学生想法去解决,让学生会根据现象排除故障,对通路、断路、短路有更深的体会。

《电功率》教学反思15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的反思:

电功率是本章的一个核心内容,同样电功率也是电学的重要概念,跟初三能

的学习也密切相关。在初中物理学习的知识体系中,能是处于一个核心地位的概念,而功率是深入理解能的基本概念。因此本节教学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并且本节内容也是关于电路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它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经过上节对电能的初步了解,本节重点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电能表转速快慢来理解电功率的定义,通过公式的讲解引导学生会计算用电器的电功率,同时也能够解决生活中与电功率相关的物理问题。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世界,即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理念也为以后更高层次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安排上三节课。第一节讲电功率的意义、公式简单的计算,第二节学习额定功率的意义及其适用条件,最后用一节课讲综合计算,三节课的知识内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从不同方面来加强和巩固,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我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能表转盘的转动快慢,逐渐引导学生认识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不同,实质上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快慢不同,引入电功率这个物理量,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消耗电能快慢的理解容易同消耗电能多少混淆。对于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也是一个难点,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小灯泡亮度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理解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其实际功率决定的。同时也为下一节用电能表和秒表测家庭电路实际功率埋下伏笔。

二、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引入电功率的概念时我觉得还是不要用电流做功来定义,学生对消耗电能的问题还是容易理解。等初三学完功以后再考虑电功的意义。

2、对于电功率的两个公式综合应用前,应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公式字母单位后再进行,否则欲速则不达,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3、对于电功率与欧姆定律公式结合的问题先不要总结,尝试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自己去发现领悟P=U2/R,对于P=I2R放在电和热的学习中再讲也不晚。

4、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从电阻的特性去分析,抓住电压电流的变化都不会引起电阻的变化(温度因素不考虑),此类问题实质就是计算出电阻,然后在此电阻两端电压变化引起电流变化,只要抓住电阻不变,学生理解就容易很多。

《《电功率》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