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本课意境十分美好,在段落构成和语句表达上比较独到,非常值得学生模仿写作。
于是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概括的说说自己对庐山云雾的感受,然后以学生为中心,随着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句子为发射点,扩散到全文。在本课教学时,我加强了读中感悟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从哪些词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划出来,细细品,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能对课文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在读时就有地放矢了。
遗憾:积累时候,我没有注意指导孩子积累本课中变化较多,出现较多的比喻句。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丰富孩子们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在教学本课时,我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文中的比喻句可谓精彩纷呈,有些跟孩子们生活很贴近,如“白色绒帽”,我便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处比喻的感受。有的孩子说“漂亮”,的确,青色的山配着白色的帽子,想来就很美,看着也养眼;有的说很“温暖”,在这样的寒冬季节,戴着厚厚的绒帽,一定觉得很温暖;还有的说很“神奇”“不可思议”,可不是吗?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文中有处“……”,我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用“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变成……”或“刚刚还是……刹那间变成……”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孩子们的思维很开阔,他们联系二年级学习的课文《云房子》,植物、房子、骑车、小鸟等都出现了,想象非常丰富。这样也为孩子写话作了铺垫,提供了参照的格式,降低了写话的难度。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3《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全文的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浓而不俗,含而不露。xtx小学资源网
课始,我出示了文章最后一句话:“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由学生理解“流连忘返”这个词语来抛出问题“庐山的云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以此来引出文章的重点内容,即庐山云雾的特点。xtx小学资源网
课文二、三小节写了庐山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庐山云雾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简笔画辅助的形式,收效比较大。我在黑板上随手画了庐山简易图,当讲到笼罩在山头的云雾时,我在山顶画了云雾图,这样对理解把云雾比作白色绒帽就容易多了。后面的教学同上,通过简笔画展示,使得课文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现了出来,课文内容理解了一大半。
第三自然段的“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一泄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动地描绘了云雾的动态的美,使人如临其境。针对此段中的省略号,我小黑板出示了句式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姿态变化:“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以此让学生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在练说中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4《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在教学本文中曾现了几个教学亮点:
一、抓住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如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不够丰富、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5今天教第一课时,我本来把任务定位最在朗读课文上,后来在早读课重新审查教案时,我又作了临时变动,决定把课文分开,一段一段地读,一段一段地学。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学起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而且把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反过来随着学生对文本思考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在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一自然段只要三句话,第一句话我让学生抓住庐山为什么秀丽?引出神秘的云雾来,最后抓住神秘,让学生从二、三两句话中自己去体 ……此处隐藏5662个字……学生无法一下都吸收接受,同时为了能上完课,缩短了师生互动的时间,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我讲授的时间过长。
四、问题设置太碎,也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五、教学最后的微课展示,时机把握的不好,如果放在第二段讲完后放就更好。另外微课的内容程度有些深,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不易理解。教学过后,我深刻反思了,相信在以后的讲课中我能够避免出现这些问题,讲出更受学生欢迎的优质课。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近……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近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OK?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 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 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文档为doc格式